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问题学生的教育研究指导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6-17 18:13:14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孩子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学大的老师就来给大家分享这篇问题学生的教育研究指导,相信通过阅读,大家都会从中明白很多的方法和技巧,也相信你们可以从中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

问题学生如此让校园不安静,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我认为,问题学生往往在品德、学习、心理、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注意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老师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都不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有的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根据我的观察,问题学生单独一方面的问题比较少,经常是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开始时往往问题学生在一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的发现,对其听之任之,让其自由蔓延下去。学生年纪小,得到了一次的甜头,就会一直做下去,以此成为了一种坏的习惯。等到家长老师发现时,一方或双方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其在其他方面也渐渐的受到了影响而导致了问题越来越多,而这时家长和老师才回首反思,为时已晚。那么,我们了解问题学生的概念之后,就要从发现一个问题学生的萌芽情况后,就及时的用正确的方法将其纠正,这就要求作为老师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精神。

根据以上的定义,问题学生就分为:品德障碍型、学习障碍型、心理障碍型、行为习惯障碍型和家庭失败教育型。下面就根据我班级里的实际情况,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说明。

品德障碍型。

这类学生出现最多的就是暴力的倾向,这样的行为在校园和班级破坏性极大,往往班级里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的人就会影响带动一批学生的不良风气的养成。学校和老师教育起来也很困难,必要时需要给予纪律处分。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有一个小群体,在我的班级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学生。学生A是班级里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类型,由于他打架厉害,班里有几个学生曾和他交手过,均以失败告终。所以他经常以此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班里的男生不敢和他打,就只能乖乖的听他的话,受他的支配。他看谁不顺眼,就纠集其他听命他的学生为他打不顺眼的人,班里好的学生也会因害怕而误入歧途,不得不任由他摆布。

学生B心中是 “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作怪,他迷信拳头,性格暴躁,心胸狭窄。他不一定是经常打架,但是如果有人惹了他,他就只有认定一打到底的报复方式。在他的眼里,没有容忍别人的一点地方。这种称之为“习惯性暴力”。

教育像上面的两个学生可以说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医生,还要做战士。如果这种学生总是挑战学校纪律和教师权威,首先要把他打败,然后才谈教育。他们往往软硬不吃,对付他们有时需要一点兵法,一点谋略,与其强攻不如智取,需要某些特殊手段,让他们在班级中的“暴力”成为人人痛恨的现象,没有了群众的基础,他们也就无用武之地。教育这种学生,最考验教师的社会经验是否丰富,因为这是一些提前畸形社会化的人,书生气十足只能败在他们手下,是会被他们看不起的。

品德障碍的另一种人是语言上的障碍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往往还伴随着心理上的障碍。学生C就是典型的一例。该生语言表达上能力较差,带着牙套说起话来含含糊糊,偶尔有口吃的现象,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差,如:走路、做操、跑步等体育活动,能够明显的感到不平衡。由于他和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有时和别人说话表达不清楚,遭到其他学生的讥笑,又争论不过别人,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情急之下,只有用打骂来取胜。所以这类学生不会和同学交往,学生中的人缘也不好,长此下去,心理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为心理的问题。从我对学生C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的暴力中还透着一些恐惧和发泄。比如:学生C经常受前面提到的学生A的欺负,在他们两人中,学生C是处于被动的,但是偶尔有了机会,他也会反击。所以在学生A这里受到的不公平,他会转借到别人那里。其事例为:别人只要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做出激烈的反应,大打出手,借机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他的暴力行为是一个典型的恐惧发泄心理的过度反应。

第三种品德障碍的人是在小学里常见的类型,就是偷偷地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如果不制止,将来走向社会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品质的问题,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发生这种情况时,老师要分析再处理。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家庭知识程度很高,家里也很富裕。一段时间,班里总是出现学生的点心和牛奶不见的情况。后来,才发现这些都是被他偷拿走的。经过了解,发现他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和别人的东西都好的心理。这种时候其实并不能说是偷,而是一种心理在作怪,只要加以引导就会让他改正。真正的偷拿是一种品德上的败坏,以贪小便宜为乐,以不劳而获为价值观。前几天,就有一名家长向我举报了班里一名女生的这种行为。女生D的特点是:学习懒惰,羞耻感少,单亲家庭,母亲管教不多,外婆溺爱较多,经常不完成作业且屡教不改。当我找到她的时候,她是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副不拿出证据死不承认的样子。于是我的做法是从破案入手, 找出证据,用事实来说话。在事实面前,她不得不低头。随即让她的行为在班级里受到其他学生眼睛的监视,让她以后的行为处处碰壁。

学习障碍型。

这类障碍一般是最受到家长和老师关注的,因为学习成绩可以直观的反映

出来。但是,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是没有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差就一定有学习障碍。小学中比较常见的障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回家不完成作业。

上课不注意听讲的现象许多学生都有,以男生比较常见。由于青少年有限注意力的时间有短有长,一般同龄中女生较长。所以我们不能把上课只要溜号的学生就归结为学习障碍。这里我们说的障碍是学生没有能力去集中注意力。刚刚说到的学生C,就是这样的类型。他在我刚刚接班时,几乎连上课重复一遍老师刚刚说过的话的能力都没有。但是好在他是从外地转学重读一年的学生,所以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我就从他的学习入手,表扬为主,鼓励他每节课至少发言3次,目前已有好转。

比较学生C,学生E的问题就是学习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了兴趣和信心。他对于学习已经自暴自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基本是破罐子破摔的典型。我试着增加大他的学习力度,后来发现多写多背对于他来说是没有效果的。难道死灰还能复燃吗?真正所要做的是打开他沉寂的心灵,让他有一些希望,想办法从别处开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工作。

学生F也是属于注意力不集中,其实他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他可是班里和年级有名的低分学生。有时候我很同情他,他不是不想听课,而是根本听不懂。面对听不懂的天书,任何人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只能让他课后去补习,以“一对一”的方式比较好,必要时可以再给他一次重读的机会。

学生G的情况是经常不完成作业,懒惰成性。他的懒惰是班级里数一数二的,不但在学习上懒惰,在值日、劳动、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样子。我认为,这种懒惰已经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了,这种作风让他做任何事都是懒于去动,懒于去想。这种学生光是去批评根本就是徒劳,只能对他降低要求,慢慢来。

另外,前面提到的女生D也是不完成作业的老手。我的分析是:她是一个根本没有把学习放在眼里的人,加上学习基础比较差,努力为零,做作业根本就是难上加难,只能每天敷衍老师,得过且过。对待她的做法是:解决她作业中的难题,让她感受几次作业全对的幸福感。

这里最后指出不完成作业的一类是:书写障碍性。班里的学生H是课堂上发言很积极的一员,他喜欢英语,很愿意去表达,平时喜欢问一些问题。不了解他的老师都觉得他是一个学习主动、勤于思考的人。其实,他是典型的书写障碍。像英语这类说说唱唱的课,他很喜欢,但是遇到语文中大量的写和数学中大量的算,他就截然相反了。这类学生需要家长在家中指导写字的要领,多多练习手部的肌肉,可以让他写写书法来训练。

心理障碍型

如果说品德障碍型问题生给人印象是“坏”,那么心理障碍型问题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怪”。他们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通常的逻辑,令人费解,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众不同。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抑郁症、孤独症、自恋、自卑、狂躁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与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有关。

这里还是要说到学生C,前面说到了他的品德障碍和学习障碍,其实我认为他最严重的问题是他的心理障碍。他是典型的多种障碍集一身的案例。正是因为他的暴力和上课的极度不注意听讲,让他的家长焦急如焚,四处咨询。最终想借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他妈妈简单的认为,心理的疾病也像身体的疾病一样,只要去医生那里看看就可以好了。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找到的知名心理医生只用5分钟听她讲完了孩子的情况,就开了一副药。从那天起,学生C每天早晚吃一次药。而奇怪的事情也就从那天起在班里发生了。某天的语文课上,大家都安静的上课,突然,学生C发出了令人恐惧的狂笑声,且在语文老师的制止下反而愈演愈烈。某天的英语课上,只见学生C拿着一只铅笔目光呆滞,反复的练习对眼,且发出狰狞的笑声,让人不寒而栗。还有一次英语课上,同桌练习对话,学生C的同桌央求他加入练习,他不同意,随即动手打了同桌并怒气冲天地把椅子举到头顶。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可是他一点不严肃,还是发出咯咯的笑声,而在一段笑声过后就是痛哭流涕。在这一连串的异常事情发生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和家长联系,停掉药物,显然药物对他的副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建议家长不能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因为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心病还需心药医。他的心病源头还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妈妈对孩子要求很高,教育以训斥为主,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学生C变成今天的地步,家长负有一半的责任,必须立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行为习惯障碍型

行为习惯障碍型的问题生的主要印象就是“赖”。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他们有的显得很幼稚,“纯天然”;有的显得很萎靡,扶不起;有的五分钟热气,进步不能坚持。他们一般管不住自己,给教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也是家长惯出来的,所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形成难,坏习惯形成快,且一旦形成很难改正。前面说到的学生G就是家里的独子,长辈非常宠爱。女生C也是外婆溺爱的产物。解决这类问题,除了一般的班级管理和教育之外,还必须有个案诊疗。找到其家庭教育的“失误点”,让家长自觉调整,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进步。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家庭教育的专业技术,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断其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支招”,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另外,就是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能慢慢来。

家庭失败教育型

其实,在我看来以上几种类型都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的失败型。所谓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最初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连锁的问题。其实,学生的成长都多多少少受到家庭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下面几种类型的家庭比较容易造成问题学生。

(1)父母一方或两方有暴力倾向,或者经常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据我的了解,学生A就是家长经常以暴力的方式教育。记得有一次,我请学生A的爸爸来校谈一下他最近的表现。当我把他在学校多次打同学的事情和他爸爸说完后,他的爸爸随即叫他站到墙角,然后用脚猛踢他的屁股和腿。接着就是严厉的训斥:“如果下次再让我听到老师告状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这样不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就以家长的威严而训斥,大打出手的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别人。

(2)家长以“软暴力”为主要教育方式。所谓“软暴力”指的是父母通过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刻、蔑视和冷漠等方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使孩子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心灵施暴”。现在有很多家长打着爱的旗号,以“爱之深,责之切”为开脱,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其实,“软暴力”比纯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杀伤力,往往会给孩子一生留下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的障碍,甚至心理的疾病。

(3)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这类家庭大多数都是望子成龙的典型。有些父母是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条件和兴趣,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一定要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做,这些已经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能力。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活得不如意,一定要孩子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做一个成功者。还有的家长在事业上有成,工作很出色,就同样来要求孩子也要做一个学业有成的人,而不至于让自己丢丑。这些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在哪方面做得不好,或者没有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就打击责备,只能让孩子背道而驰。

(4)单亲家庭。由于单亲家庭孩子只受到一方的照顾,或者在父母失败的婚姻中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而导致各方面的问题。上面说到的女学生D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脆弱、敏感,老师的一句话和一个手势都会令她注意。但同时正是因为母亲的工作忙,无人教育和照顾,才让她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学习过了学大的老师分享的这篇问题学生的教育研究指导,相信你们都有了很大的体会吗,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大家一定要和总是起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