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一地理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01 18:26:11


地理课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要想掌握好这些知识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而课前预习我们一定要借鉴好课件上的内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希望对大家学好地理知识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 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 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 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 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设计】

(讲述)前边学习了大气运动,太阳辐射对地表加热是不均匀的,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这种热量上的差异会使全球大气有规律地运动起来。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3)意义: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讲述)全球大气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来看大气的运动。

2.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 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 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

①低纬环流

(提问)赤道与极地附近的热量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两地气流是怎样垂直运动的?

——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所以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水平方向上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而近地面的空气则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我们将赤道近地面形成的低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

而在极地近地面形成的高压带称为极地高压带。

(转折)但是水平运动的大气不可能由赤道运动到极地,或者由极地到达赤道,因为大气在运动过程中,时刻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从赤道上空向北极运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北纬30°附近气流已经转变为西风,于是这些气流便不能继续北进,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随着赤道上空的气体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北纬30°上空不断堆积,于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使地面(北纬30°附近)形成高气压,我们把这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自副热带高压带流出地气流分为南北两支。向南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逐渐转变为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它刚好补充了赤道近地面的上升气流,构成一个环流圈,称为低纬环流。

G D

D G

0° 90°

赤道 极地

低气 高气

压带 压带

② ①赤道上升气流

②赤道高空南北分流中的北支

① ③ 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④ 右偏为西风

③30°N附近下沉气流

④东北信风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从副高流出的北支气流,在向极地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右偏,逐渐变成西风,被称为盛行西风带。同理,从极地高压带向南运动的气流也会发生偏转,右偏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于是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在60N附近相遇,一支是从赤道来的暖气流,一支是来自极地的冷气流,冷暖气流交汇,就形成一个锋面,这个锋面被称为极锋。在锋面上,暖而轻的气流会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在副极地形成上升气流,地面形成低气压,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高层,气流又分向南北流出,这样就形成了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B.季节移动的规律:

北半球(夏季):向高纬移动

北移

南半球(冬季):向低纬移动

北半球(冬季):向低纬移动

南移

南半球(夏季):向高纬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因此,冬季大陆强烈冷却,气温比海上低,形成高压区;夏季大陆升温快,气温比海上高,形成低压区,从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2.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

(1)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份,北半球正是寒冬,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强烈冷却,形成了冷高压,尤其是亚洲大陆的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2)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份,北半球正是盛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增温强烈,形成了热低压,尤其是亚洲大陆的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气压中心分布成因特征存在季节

亚洲低压亚欧大陆热力原因热低压夏季

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热高压全年存在,夏季势力强

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亚洲高压亚欧大陆热力原因冷高压冬季

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冷低压全年存在,冬季势力强

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补充)三.季风

概念:一般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在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有时把起因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所造成的,并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盛行风现象,也叫季风。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东亚季风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风向: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3)冬、夏季风性质差异: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热。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夏季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夏海陆气温差异

冬夏海陆气压差异

冬夏季风向相反

季风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

(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冬夏海陆气压差异最为明显,因而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南亚季风

(1)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随着赤道低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2)风向: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式下气候不同。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低纬度热带地区

(1)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地区终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2)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两侧,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形成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等地。

(3)副热带高压带与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

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2.中纬度亚热带地区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形成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的智利中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等地。

3.中高纬度的温带地区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

判断气候类型:

①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

相似点

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

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较少

不同点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集中在6-9月

雨量集中程度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大致在5-10月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

最冷月均温

不同点 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

雨季长短

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

最冷月均温

不同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雨季长短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高一地理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希望我们能够好好阅读这些内容,想要获取更多的地理课件相关内容,请及时到学大教育网查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