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家教话题】教育孩子究竟应该给其自由,还是用规则束缚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8-09-13 15:31:2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家长多下功夫,为了帮助大家教育孩子,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家教话题】教育孩子究竟应该给其自由,还是用规则束缚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有人说,自由和规则就像一颗糖和一根棒,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棒而放弃糖。一个行动自由的孩子,内在的智慧得到保护和发展,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也最乐意遵守规则。所以,我们要想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必须有规则来保护。到底自由与规则要如何实践呢?

误区一:自由=放纵?

场景回放:

乐儿妈妈带着2岁的乐儿去串门。一到朋友家,孩子就开始拽她的头发,把她出门前整齐的发型拽得一塌糊涂,可是,乐儿妈妈只是听之任之,始终没有对乐儿说一个“不”字。宝宝妈妈和朋友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看话剧,在观看的过程中,宝宝不停地摘掉妈妈的眼镜,妈妈却不停地戴上,总是始终没有对宝宝说一个“不”字

点评:

妈妈们都知道: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究竟要给孩子什么样的自由?给孩子自由是给孩子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当一些行为事关孩子的潜能和认知的时候,妈妈需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这是给孩子自由的前提。

但是,像这个场景中的宝宝妈妈,对于宝宝摘掉自己眼镜的行为,听之任之,没有去探寻宝宝行为背后究竟是因为调皮还是对话剧没有兴趣,还是只是想引起妈妈的注意。妈妈没有去制止宝宝的不当行为,也没有去探寻宝宝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长此以往,宝宝就会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是被允可的,她会缺乏内在的自律。而且随着动作发展水平的提高,他们常常会制造出来一些“危险”和“事端”,成为带起来特别费劲的淘气孩子。可见,让孩子自由过度,实际上就是放任纵容,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责任心是不利的,最终使孩子“长”不出个性却“长”出任性。

所以,妈妈要给出宝宝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能够帮助宝宝健康发展,这个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不可以摘掉妈妈的眼镜。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或者有什么事情想告诉妈妈,可以对妈妈说,妈妈都能理解的。好吗?”这样,孩子就能渐渐规范限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和妈妈进行有效的沟通。

误区二:自由=娇溺?

场景回放:

场景1:维维妈妈答应带维维参加一个晚会。去之前,妈妈和维维说好到了8点钟就要回家。到了8点钟,维维的爷爷奶奶就来接维维回家。这时,维维正玩得兴致勃勃的呢。维维不愿意走,妈妈说:“我们不是约定好了吗?只能玩到8点钟的。”爷爷奶奶看到维维哭得可怜兮兮的,连忙心疼地说:“好啦,好啦,维维就在这里和妈妈玩!爷爷和奶奶等着维维!”

场景2:出门前,妈妈和贝贝约定好了,今天不买玩具,因为贝贝的玩具太多了,到了游乐场,贝贝一眼就看见了自己喜欢的遥控汽车,就要求妈妈买,妈妈说:“咱们不是约定好不买玩具的吗?”贝贝一下子躺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妈妈碍于面子连忙抱起贝贝说:“宝宝不哭了,妈妈答应你最后一次买遥控汽车了”于是妈妈给贝贝买了遥控汽车,贝贝开心地拿着遥控汽车进了游乐场

点评:

给孩子自由和爱并不是溺爱孩子,一味地依着孩子,顺从孩子的要求。自由是可以培养孩子一系列的品质的,就像孙瑞雪老师所说,自由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你真正把自由给了孩子,你就能够发现在自由中一定会派生出规则。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所以,妈妈要相信孩子,一定能从自由中发展出规则。其实,场景中的妈妈本来做得挺好的,和孩子一起约定规则,一起遵守。可是,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而阻断了孩子去适应、接受规则。孩子哭是很正常的事,妈妈要拒绝孩子做想做的事情,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式就是哭。孩子有这样一种心理特点:先寻找你的底线,把你逼到顶点,看你能怎么样。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一个规则,在这个范围之内让他探索。

误区三:规则=束缚?

场景回放:

2岁的米米正在吃饭,妈妈拿来了勺子给米米喂饭,米米非要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可是米米用勺子把菜全部洒到桌子上了,一点也没进碗里,奶奶赶紧抢过米米的勺子,给米米喂起饭来。

点评:

规则是保护孩子更好的自我发展,而不是去束缚孩子的发展。

我们建立的规则有时候是不符合孩子发展的,对于一个成人来说,浪费食物确实不对。但是,对宝宝来讲,他学着自己用勺子吃饭并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学习,是宝宝的发展需要。我们怎么能用规则来限制甚至剥夺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呢?

误区四:规则=控制?

场景回放:

等电梯的时候,瑶瑶突然发现旁边还有楼梯,于是就跑去走楼梯,妈妈过来,发现楼梯内非常黑,告诉瑶瑶:“我们去做电梯,楼梯里太黑了,容易摔跤!”可是瑶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仍然向上爬去,妈妈大声说:“再走,上面有只狼外婆,穿着黑色的披风,露着长长的大白牙,还有全是血的舌头,她专门抓不听话的小孩!”瑶瑶听了,吓坏了,赶紧抱着妈妈出了楼梯口。

点评:

通常,成人不约而同地给孩子定了这些规条:“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脏手”、“不睡觉,狼就来叼你了”、“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这些规定的制定实质并不是因为儿童做错了什么或带来了什么危险,大多是因为成人的自保或恐惧、焦虑而设定出来减少麻烦的。这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条限制着孩子,继而形成心理上的障碍和信条,随时威胁着孩子的成长。

儿童在这些规条面前会感到无所适从,会认为一切都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事件本身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无法判定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安全的。这样,危机感就变成了他生活中一个随机性的东西,安全感就丧失了。随着儿童的成长,这些“规定”有的内化成了儿童人格的一部分,有的则慢慢废弃掉。

【家教话题】教育孩子究竟应该给其自由,还是用规则束缚这篇内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的阅读上面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学习和成长。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